第277章 修史 (第1/3页)

加入书签

华夏文明之所以从未间断,不仅是因为文字承载了文明,也是因为我们拥有不间断的历史记载。自汉以来,为前朝修史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。王朝更替,哪怕异族入主,这个规矩亦从未改变过。金灭辽,宋灭金,大宋必然要承担起这个历史责任。金国1115年建国,到1196年灭亡,不过八十年。尽管任何王朝的国祚不会超过三百年,但八十年实在是太短了些。大辽享国二百多年,算上西辽差不多三百年,却不能这么算。东汉西汉,东晋西晋,南宋北宋,尽是皇族延续,若是能算作相同朝代,为何要分东西南北?这么算的话,金国在扶桑延续政权,要是还称作什么金,那么金国还没灭亡吗?辽史会加进西辽,西辽与大辽要明确区分开。赵盏不会让蒙古人踏入大宋土地,蒙古政权的历史未必有人去修了。顶多作为外族政权,处在零星的篇幅当中由后人去拼凑吧。

这年冬大宋开始着手筹备修金史和辽史。朝廷下旨建立史馆,洪迈监修,任主纂官馆事。史馆其他同修人选之后议定。洪迈不再担任学部尚书,侍郎陆九渊升为尚书,负责学部工作。按照以往修史规则,通常以宰相或者副相作为监修。洪迈为尚书职,级别不够。但赵盏有意将他作为宰相培养,让他负责修史,也没人说什么。何况,战乱平定,阁臣忙于治理国家,哪有多余精力监修?修史是大事,更应全心全意,不可分神。七名阁臣谁都少不得。这是官修正史,主要参与修史几人将获得署名,流传于后世。进入史馆,参与了修史,哪怕没能署名,依然是备受敬仰的人物,够吹几辈子牛了。修史的机会百年难遇,天下才子听闻,都挤破脑袋要进史馆。那些学识渊博的大学者不用说,多数修史官员主要从国子监和秘书省中挑选,其余少数名额会考虑民间学者。如同千万人过独木桥。自认为有能力的民间学者拼尽全力应试,希望一飞冲天,获得官身。历史知识替代了四书五经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。可人数仍旧极多,比科举还要困难数倍。

年前,议政厅进行年终会议。对过去一年进行总结,安排来年的工作重点。明年的重点任务是对付蒙古人,没有异议。大宋未与蒙古直接交战,两国算是和平邻国。下面的人或许认为灭了金国,大宋可高枕无忧。根本没将蒙古人放在眼里。阁臣却不敢轻视了蒙古人。赵盏早前说过,蒙古人是大敌,恐怕比金人更难对付。今日来看,赵盏或许是太高看了蒙古人,至少是太高看了此时的蒙古人。现在的铁木真还年轻,蒙古人还没开挂,军事实力未必弱于金国,但经济实力无法相提并论。战争需要消耗大量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↑返回顶部↑

上一章 书页/目录 下一页

修仙小说相关阅读: 带着美女闯三国 云尧长歌 带着AI去穿越 大唐:九五至尊 三国之开局被捆到刘备军营 大明:老朱偷看我日记,绷不住了 莲花楼之与君同逍遥 天幕:海外遍地银山金树,速抢 我一郎中,你跟我说是驸马? 我在红楼改气数 无敌县令: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 二十年,扞卫天下 大唐:灵气复苏,全民修仙!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 穿越原异界寻仙 行走在元朝末年 我大方士不欺君误国还能干什么? 极品皇太子,我一人征服满朝文武 开局:正经系统拒绝未成年 一剑九花